科普 | 植物向光生长的秘密
应怜屐齿印苍苔
小扣柴扉久不开
春色满园关不住
一枝红杏出墙来
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笔下的春景。一首《游园不值》,既道出了园中明媚动人的灿烂春景,也写出了春天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勃勃生机。
那么,聪明的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——“为什么红杏会从那高高的围墙之上探出头来?”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奇特的自然光景?”
要回答这些问题,首先得了解,植物的一种特性——“向光性”。
“向光性”
向光性(英文:phototropism)是植物诸多种向性中的一种,是指植物的生长器官(如茎、叶等)受单侧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。
植物向光生长,能够使植物获得更多的光照,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,维持其更好的生长。
但,植物并没有“眼睛”它们又是如何知道光从哪里来呢?
植物感光的原因
植物虽然不具备像动物那样的视觉器官,但在它们身上有着一个名为“光感受器”的网络结构,这其中分布着许多能够接收光信号的光敏色素。
通过这一结构,植物可以探测不同波长的光,捕获并利用光源进行光合作用。
当然,仅仅能够感知光源还远远不够
植物要想完成“向光生长”这一高难度动作,除了要够感受到光的刺激之外,还与一种植物激素有关,这便是接下来要隆重介绍的主角——“生长素”
植物向光生长的秘密——“生长素”
生长素(auxin)是第 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,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,英文简称IAA。它能够促进植物茎的伸长、促进插条发根,延缓叶片衰老,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。
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,植物的向光性正是由于生长素这一植物激素分布不均造成的——在单侧光的照射下,植物(以胚芽鞘为例)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,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速度不同,从而造成植物“向光弯曲生长”这一自然现象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